平日进寺院礼佛,经常见到道场内烟雾缭绕,袅袅升起的青烟,使得大殿显得既清净又庄严。不过,为何要上香,以及为何要烧三支香,这是几乎所有初入佛门的人,都要面对的困惑。如果不懂得这些道理,要么因谨慎而不敢去做,要么就以为烧得香越多越高,功德也就越大。其实,这些都是会错了意,礼佛烧几支香,并无定法,大可不必在这些事相上执著。

“香”是佛教的供养仪物,除了烧香之外,另外还有涂香、末香两种形式。所谓涂香,即佛陀住世时,信众以香料涂抹佛足,末香则是以研磨精细的香料洒在道场。佛法向自性中求,可以说心外焚香,求福了不可得。《观心论》中达摩祖师有言:“又烧香者,亦非世间有相之香,乃是无为正法香也,薰诸秽恶业,悉令清灭。”意思是说,烧香拜佛,所烧的并非栴檀、沉水香这些有相之香。
《妙法莲华经》中说,众生与佛一样,自性中本具心香与光明,只不过被妄想执著所障碍。通过焚香礼佛的方式,提醒自己要把本有的香光显露出来。另外,香料燃烧自己,普熏十方,所表达的也是去染成净,奉献人生之意。总而言之,上香只是起到表法的作用,是学佛的方便法门。

理上顿悟,事须渐除。学佛最要紧的是在事相上运用佛法,如果离开佛法,虽然看似在修行做功德,实际难以得到佛法的利益。譬如,假如只是烧香拜佛,把希望寄托在“神佛”的保佑之上,其实不算真信佛,而是被佛障碍。因为这种想法实际把民间信仰,转移到了佛菩萨身上。
佛门中以“因果”为理论基石,善恶有因,自作自受。不管是达官显贵,还是平民百姓,都不能出离因果之理。若不知惜福,造作恶业,那么苦报恶果也如影随形。若能亲近正法,断恶修善,都能累积福报。

所以说,烧香究竟是一支还是三支,并没有定数,随缘就好。假如烧一支香,可以表法唯一佛乘,在求大乘菩提的路上一心一意。若是供养三支,则表示供养佛法僧三宝,也可以表示勤修戒定慧三无漏学,消除贪嗔痴三毒心。假如在寺院礼佛,最后余下四支香,当然也可以供养,多出的一支表示礼敬护法菩萨,也是说得通的。不执著于相,是我们学佛应该具备的正知正见,焚香只是表法而已。

也许有人会说,既然焚香是表法,那么念佛、诵经之前,是不是可以不用上香呢?其实也不见得,正如前文所说,我们焚香的另一层含义是表达对佛菩萨的虔诚,如果有烧香拜佛的条件而不去做,还以不着相为借口,那么虔诚心就无从谈起了。假如没有上香的条件,只能说明因缘不具足,这时内心也不要有纠结,供一片心香,并不妨碍恭敬心。
总而言之,烧香礼佛不应执著于事相,但也不能离恭敬心、虔诚心。拜佛时理体与事相上都如理如法,则六时吉祥,功德无量。南无阿弥陀佛。

更多佛经解读、佛门典故,请关注我问佛。
本站所有内容均来自网络和网友自行上传,一旦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刻联系我们删除:达人网络—我问佛 » 佛前烧三支香的真正含义,你知道吗?